当粽叶的清香遇上国际劳动节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5 月 2 日,舟山一初 77 班的同学们与家长相聚舟山喜果农场,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“5 + 2” 亲子共同体活动,在包粽子、做青团的传统劳动中,让亲情升温,让文化传承。

粽叶飘香,包出亲子温情
活动现场,家长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,跃跃欲试地准备包粽子。传统的豹纹粽叶在手中翻折成漏斗状,填入白白的糯米、鲜红的蜜枣,再用棉线紧紧缠绕,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成型了。起初,孩子们手法生疏,不是粽叶漏米,就是绑绳松散。但在家长们耐心的手把手教导下,渐渐找到了窍门。
“妈妈,你看我包的这个!”“厉害,再调整下粽叶的角度会更好哦!” 欢声笑语中,亲子间的距离悄然拉近。一片片粽叶包裹的不仅是糯米与馅料,更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创造的美好回忆。









我和粽子合影留念
粽叶轻裹糯米香,指尖还沾着包粽时的糯米粒。剪刀裁剪粽绳的默契,裹叶捆扎的相视一笑,此刻定格成珍贵画面。同窗情谊在蒸腾的热气里愈发浓郁,愿往后时光,也能如今日这般,携手共赴美好!





青团软糯,揉进文化传承
新鲜的艾草汁与糯米粉充分融合,揉成碧绿色的面团。取一小块面团,掌心轻轻按压,碧色的青团胚裹着绵密豆沙馅,在模具的雕琢下化作圆润的江南春意,每一道纹路都流淌着时光的温柔
孩子们好奇地询问艾草的功效,家长们则趁机讲述青团背后的清明文化,从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,到青团作为传统时令美食的意义,文化的种子在亲子互动中悄然种下。






劳动为引,传统文化与亲情共融
此次活动将传统文化与亲子活动完美融合,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,感受到传统美食制作的魅力,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。而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劳动的过程,更是成为了增进亲子关系的 “粘合剂”,让平日因学业忙碌而略显疏离的亲子情感,在互帮互助中重新紧密相连。
以劳润心,赋能成长。舟山一初 七(7)班的这场 “5 + 2” 亲子共同体活动,不仅是一次充满趣味的劳动体验,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与情感交流之旅。未来,期待更多这样的活动,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成长,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绽放光彩!